t18p4660

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%股份,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

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%股份,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,甚至退出台湾籍,几经艰辛终于建立起中国的芯片行业。

这条路,布满荆棘,承载着一个古稀老人半生的执念。

1948年生于南京的张汝京,幼时便随父母迁居台湾。

母亲常在他耳边轻声提醒:“我们,是中国人。”这几个字,沉甸甸地落进了孩子心里。

长大后,张汝京远赴美国深造。本想学航空技术的他,却被拒之门外。

无意中踏入的电子工程专业,却为他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,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领域,恰恰是日后撬动全球科技格局的支点。

学成后,他成为美国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的一员干将。

别人笑他是“建厂狂魔”,走到哪,芯片厂就建到哪。

他用汗水在全球多地播撒下半导体工业的种子。

然而,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。1996年,一个来自祖国的考察团带来了一句令他心头一震的话:“国内芯片技术,落后美国二十年。”

二十年?那是望不到头的差距,几乎是零的起点。

考察团离开时那句“你不想回国吗?北京见!”,像火花点燃了他的心。他立刻向德州仪器提交辞呈。

公司深知他的价值,百般挽留,甚至敏锐猜到他与中国代表团的关联。

倔强的张汝京没有回头,最终说服高层,毅然登上了归途。

回国第一步异常艰难,他本想在大陆大展拳脚,却困窘于人才、设备与技术全方位匮乏的现实瓶颈。

怎么办?他转身回到台湾,创立“世大”公司。仅用四年,世大实现盈利,他将目标直指大陆市场。

就在此时,老东家台积电张忠谋的身影再次出现,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购让张汝京措手不及。

他辛苦经营的世大转瞬易主,只留下一个虚职。

还有什么可留恋?他带着年迈的母亲,舍弃在台的一切,正式注销了台湾户籍,决绝地回到祖国怀抱。

这一次,大陆成了他真正的战场。他创立“中芯国际”,在上海的浦东扎根。

2002年,就在中芯起步之时,岛内取消了张汝京的台湾户籍,禁令十年内不得返台。这记“逐客令”,反而彰显了他回归大陆的决心有多深。

中芯国际的发展堪称神速,却也触碰了某些人的神经。

2003年,台积电对中芯发起诉讼风暴,指控其“窃取技术”。

连番败诉的重创接踵而至:天价赔偿、技术托管、股份割让……最沉重的一击,是将张汝京本人强制踢出了他深爱的芯片行业三年。

普通人或许早已在重压下沉寂。但对张汝京而言,这仅仅是中场休息。

2010年,禁期结束的他悄然再起。他创建的上海新昇,对准了芯片之基,硅材料。

2018年,新昇的大硅片成功面世,填上了国内基础材料的关键空白。

几乎同时,他再立新旗,创办芯恩集成电路。他探索“共享产权”新模式,一举汇聚了数千精英设计师的智慧与力量。

当2021年芯恩宣告正式投产,且良品率一举突破90%的消息传来,中国真正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平台!

如今,76岁的张汝京仍未止步。他悄然入股上海积塔半导体,向着车用芯片的新高峰进发。

从美国尖端实验室起步,到台湾创业遭遇挫折,最终回归祖国艰难拓荒,张汝京半生浮沉,三次“归零”,三次奋起。

他凭着一腔孤勇,硬是在中国半导体这片近乎荒芜的土地上,开辟出与世界巨头并肩的绿洲。

他的故事里没有宏大叙事,只有一颗被母亲种下、历经风雨却愈加深沉的“中国心”。

他用一生的奋斗回答一个问题:一个中国人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?当所有人都说“太难”、“不行”、“没希望”时,他用行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
他手中诞生的每一片芯片,都闪耀着赤子之光的印记。

信息来源: 《“中国半导体教父”张汝京》 《突围:中国芯的征途》人物特辑

评论列表

用户18xxx85
用户18xxx85 29
2025-07-30 13:10
了不起的中国人!给张老一万个赞!
沧海桑田
沧海桑田 7
2025-07-30 15:16
张汝京,赤子之心,芯片报国,永远被中华民族和人民铭记于心[点赞][点赞][点赞]